武老师15383615001
支持
支持阶段是环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保障,ISO14001:2015 要求组织从资源、能力、意识、沟通四个方面提供支持:
- 资源提供:组织需配备建立、实施和维护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,包括:人力资源(如环保工程师、专职环境管理人员)、基础设施(如废水处理站、废气净化设备、固体废物储存设施)、财务资源(如环保设备采购资金、环保培训费用、环境监测费用)、技术资源(如环保法规数据库、污染治理技术手册、环境管理软件)。例如,某食品加工企业为符合废水排放标准,投入 200 万元建设了日处理能力 500 吨的废水处理系统,并配备 2 名专职环保人员负责日常运营。
- 能力建设:组织需确保所有从事与环境管理相关工作的人员(包括一线员工、管理人员、承包商)具备相应的能力,能够胜任本职工作。能力要求包括了解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、熟悉本岗位的环境因素和风险、掌握环境控制措施和应急处理技能等。
为提升人员能力,组织需制定并实施环境培训计划,针对不同岗位开展针对性培训:对一线员工,培训内容可包括 “车间废水收集规范”“应急泄漏处理流程”;对管理人员,可培训 “环境风险评价方法”“环境目标考核指标”。同时,组织需建立能力评价机制,通过考试、实操考核等方式,验证培训效果,对能力不足的人员及时补充培训或调整岗位。
- 意识培养:组织需通过多种方式,提高全员的环境意识,让员工认识到自身行为对环境的影响,以及参与环境管理的重要性。意识培养的方式包括:新员工入职时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培训;在车间、办公楼张贴环保宣传海报(如 “节约用水,从我做起”“分类投放垃圾”);定期组织环保知识竞赛、环保主题班会;将环境绩效纳入员工绩效考核(如对提出环保改进建议的员工给予奖励)。
- 沟通与信息交流:组织需建立有效的环境沟通机制,确保内部和外部相关方之间的信息传递及时、准确:
- 内部沟通:通过班前会、内部邮件、企业内网等渠道,传达环境方针、目标、管理方案及环境绩效数据,收集员工对环境管理的意见和建议。例如,某企业每月在内部公示废水、废气排放监测结果,让员工了解环境管理成效。
- 外部沟通:及时向政府环保部门提交环境监测报告、排污许可证申请等资料;向客户提供产品的环保信息(如产品材质是否符合环保标准);向社区居民公开企业的环境管理措施(如噪声控制时间、废气处理工艺),回应社区的环境关切。同时,组织需记录沟通内容(如会议纪要、监测报告回执),确保沟通可追溯。